[摘要]瀝青路面攤鋪施工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
施工前準備:包括設計、材料、設備和基層的準備。
瀝青道路攤鋪流程
瀝青路面攤鋪施工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
施工前準備:包括設計、材料、設備和基層的準備。
施工中過程:核心的攤鋪、碾壓等作業。
施工后處理:質量檢查、開放交通等。
第一階段:施工前準備
這是確保攤鋪質量的基礎,準備工作不充分,后續工作難以順利進行。
設計與方案審批:
根據道路等級、交通量、氣候條件等進行結構設計和材料配比設計。
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,并報監理和業主審批。
材料準備:
瀝青混合料:在瀝青拌合站按照設計配合比生產。主要包含瀝青(普通或改性)、不同粒徑的碎石、機制砂、礦物填料(如石灰石粉)。
質量檢驗:對生產出的混合料進行抽檢,確保其油石比、礦料級配、溫度等指標符合要求。
設備準備:
攤鋪機:負責將混合料均勻攤開。
壓路機:包括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用于初壓和復壓)、膠輪壓路機(用于復壓,起到揉搓作用)。
自卸卡車:運輸瀝青混合料。
其他設備:灑水車、小型壓實設備(用于邊角部位)等。
下承層(基層)準備與處理:
檢查與清掃:攤鋪前,必須對水泥穩定碎石等基層進行徹底檢查。要求表面平整、堅實,無松散、坑槽等病害。
清掃干凈:使用掃地機、高壓水槍或空壓機清除所有浮灰、泥土、雜物,確保基層潔凈。
噴灑透層油/粘層油:
測量放樣:根據設計標高和寬度,設置基準線(鋼絲繩)或使用攤鋪機非接觸式平衡梁,為攤鋪機提供精.確的高程和方向指引。
第二階段:瀝青混合料攤鋪與壓實
這是整個流程的核心環節,對溫度和時間控制要求極高。
混合料運輸與保溫:
使用足夠數量的自卸卡車運輸,車廂應覆蓋篷布保溫防雨。
確保混合料到達現場的溫度符合規范要求(例如,普通瀝青混合料到達現場溫度不低于145℃,改性瀝青混合料則不低于160℃)。
混合料攤鋪:
卸料:運輸車將料卸入攤鋪機料斗,過程中應避免猛烈撞擊攤鋪機。
攤鋪作業:
攤鋪機以均勻、連續的速度行駛,速度通常控制在2-6米/分鐘,與拌合站生產能力匹配,避免中途停機。
螺旋輸料器將混合料均勻分布在熨平板前方,熨平板將混合料攤平并初步壓實。
采用兩臺或多臺攤鋪機梯隊作業,可以減少縱向冷接縫,提高平整度。
溫度控制:攤鋪溫度是關鍵,普通瀝青混合料不應低于135℃,改性瀝青混合料不應低于150℃。
壓實(碾壓):
壓實是保證路面密實度、平整度和耐久性的最關鍵步驟。通常分為三個步驟:
初壓:
目的:在高溫下初步穩定混合料,為復壓創造條件。
設備:通常采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關閉振動)進行靜壓1-2遍。
溫度:普通瀝青混合料初壓溫度不低于130℃,改性瀝青不低于150℃。緊跟攤鋪機進行。
復壓:
目的:達到規定的壓實度,是壓實的主要階段。
設備:采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開啟振動)和膠輪壓路機組合。膠輪壓路機的揉搓作用能更好地封閉表面孔隙,增加密實度。
遍數:通常共需4-6遍,直至達到要求的壓實度。
終壓:
目的:消除輪跡,形成平整、光滑的路面表面。
設備: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關閉振動進行靜壓,直至消除任何可見輪跡。通常為2遍以上。
碾壓注意事項:
遵循原則:由低到高(沿路拱)、慢速、均勻碾壓。
控制重疊:碾壓輪跡應重疊1/3至1/2輪寬。
防止粘輪:可對鋼輪噴灑少量水或防粘劑,但水量不宜過大。
接縫處理:
縱向接縫:采用熱接縫,即兩臺攤鋪機梯隊作業,一次碾壓成型。若為冷接縫,需在先鋪層側面涂刷粘層油,碾壓時跨縫碾壓。
橫向接縫:即每日施工的接頭。通常用切割機切齊,涂刷粘層油,新料覆蓋后碾壓。這是施工的難點,對平整度影響大。
第三階段:施工后處理與開放交通
自然冷卻:
碾壓完成后,路面溫度仍然很高,必須設置路障,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進入,讓其自然冷卻。
待路面溫度降至50℃以下(或環境溫度),方可開放交通。
質量檢驗:
在冷卻過程中和開放交通前,對路面進行檢驗。主要指標包括:平整度、壓實度、厚度、寬度、縱斷高程和路面外觀(是否均勻、無裂縫、無推移等)。
開放交通:
經檢驗合格后,撤除路障,正式開放交通。
核心關鍵控制點總結
溫度:從出廠、運輸、攤鋪到碾壓,全程溫度控制是生命線。
平整度:依賴于穩定的攤鋪速度、均勻的供料、精.確的基準線和合理的碾壓工藝。
壓實度:依賴于合理的碾壓組合、遍數,以及在適當溫度下及時跟進碾壓。
清潔與粘結:基層的徹底清潔和透層/粘層油的噴灑是保證層間結合、防止水損害的關鍵。
以上就是瀝青道路攤鋪的完整流程。這是一個技術性強、環環相扣的過程,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路面早期損壞。
瀝青路面攤鋪施工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
施工前準備:包括設計、材料、設備和基層的準備。
施工中過程:核心的攤鋪、碾壓等作業。
施工后處理:質量檢查、開放交通等。
第一階段:施工前準備
這是確保攤鋪質量的基礎,準備工作不充分,后續工作難以順利進行。
設計與方案審批:
根據道路等級、交通量、氣候條件等進行結構設計和材料配比設計。
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,并報監理和業主審批。
材料準備:
瀝青混合料:在瀝青拌合站按照設計配合比生產。主要包含瀝青(普通或改性)、不同粒徑的碎石、機制砂、礦物填料(如石灰石粉)。
質量檢驗:對生產出的混合料進行抽檢,確保其油石比、礦料級配、溫度等指標符合要求。
設備準備:
攤鋪機:負責將混合料均勻攤開。
壓路機:包括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用于初壓和復壓)、膠輪壓路機(用于復壓,起到揉搓作用)。
自卸卡車:運輸瀝青混合料。
其他設備:灑水車、小型壓實設備(用于邊角部位)等。
下承層(基層)準備與處理:
檢查與清掃:攤鋪前,必須對水泥穩定碎石等基層進行徹底檢查。要求表面平整、堅實,無松散、坑槽等病害。
清掃干凈:使用掃地機、高壓水槍或空壓機清除所有浮灰、泥土、雜物,確保基層潔凈。
噴灑透層油/粘層油:
透層油:在基層表面噴灑,使其滲透到基層內部,起到固結、防水和聯結作用。
測量放樣:根據設計標高和寬度,設置基準線(鋼絲繩)或使用攤鋪機非接觸式平衡梁,為攤鋪機提供精.確的高程和方向指引。
第二階段:瀝青混合料攤鋪與壓實
這是整個流程的核心環節,對溫度和時間控制要求極高。
混合料運輸與保溫:
使用足夠數量的自卸卡車運輸,車廂應覆蓋篷布保溫防雨。
確保混合料到達現場的溫度符合規范要求(例如,普通瀝青混合料到達現場溫度不低于145℃,改性瀝青混合料則不低于160℃)。
混合料攤鋪:
卸料:運輸車將料卸入攤鋪機料斗,過程中應避免猛烈撞擊攤鋪機。
攤鋪作業:
攤鋪機以均勻、連續的速度行駛,速度通常控制在2-6米/分鐘,與拌合站生產能力匹配,避免中途停機。
螺旋輸料器將混合料均勻分布在熨平板前方,熨平板將混合料攤平并初步壓實。
采用兩臺或多臺攤鋪機梯隊作業,可以減少縱向冷接縫,提高平整度。
溫度控制:攤鋪溫度是關鍵,普通瀝青混合料不應低于135℃,改性瀝青混合料不應低于150℃。
壓實(碾壓):
壓實是保證路面密實度、平整度和耐久性的最關鍵步驟。通常分為三個步驟:
初壓:
目的:在高溫下初步穩定混合料,為復壓創造條件。
設備:通常采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關閉振動)進行靜壓1-2遍。
溫度:普通瀝青混合料初壓溫度不低于130℃,改性瀝青不低于150℃。緊跟攤鋪機進行。
復壓:
目的:達到規定的壓實度,是壓實的主要階段。
設備:采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(開啟振動)和膠輪壓路機組合。膠輪壓路機的揉搓作用能更好地封閉表面孔隙,增加密實度。
遍數:通常共需4-6遍,直至達到要求的壓實度。
終壓:
目的:消除輪跡,形成平整、光滑的路面表面。
設備: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關閉振動進行靜壓,直至消除任何可見輪跡。通常為2遍以上。
碾壓注意事項:
遵循原則:由低到高(沿路拱)、慢速、均勻碾壓。
控制重疊:碾壓輪跡應重疊1/3至1/2輪寬。
防止粘輪:可對鋼輪噴灑少量水或防粘劑,但水量不宜過大。
接縫處理:
縱向接縫:采用熱接縫,即兩臺攤鋪機梯隊作業,一次碾壓成型。若為冷接縫,需在先鋪層側面涂刷粘層油,碾壓時跨縫碾壓。
橫向接縫:即每日施工的接頭。通常用切割機切齊,涂刷粘層油,新料覆蓋后碾壓。這是施工的難點,對平整度影響大。
第三階段:施工后處理與開放交通
自然冷卻:
碾壓完成后,路面溫度仍然很高,必須設置路障,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進入,讓其自然冷卻。
待路面溫度降至50℃以下(或環境溫度),方可開放交通。
質量檢驗:
在冷卻過程中和開放交通前,對路面進行檢驗。主要指標包括:平整度、壓實度、厚度、寬度、縱斷高程和路面外觀(是否均勻、無裂縫、無推移等)。
開放交通:
經檢驗合格后,撤除路障,正式開放交通。
核心關鍵控制點總結
溫度:從出廠、運輸、攤鋪到碾壓,全程溫度控制是生命線。
平整度:依賴于穩定的攤鋪速度、均勻的供料、精.確的基準線和合理的碾壓工藝。
壓實度:依賴于合理的碾壓組合、遍數,以及在適當溫度下及時跟進碾壓。
清潔與粘結:基層的徹底清潔和透層/粘層油的噴灑是保證層間結合、防止水損害的關鍵。
以上就是瀝青道路攤鋪的完整流程。這是一個技術性強、環環相扣的過程,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路面早期損壞。